参观城堡区的教堂、宫殿等景点需要买门票,250克朗一个人,我们无意中看到买票须知上写着,有记者证的话只需10克朗。意外的是,同行的旅伴竟然真的有证,而且真的只付了10克朗。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,去国外自助旅游,还真有人随身携带印着中文的中国记者证,而看不懂中文的布拉格友人,竟然还认了,除了赞叹和谐之美、造物之神奇外,我已无言以对。
带着意外的兴奋,我们直奔圣维塔大教堂,它是城堡区最重要的地标之一。这座近700年历史的建筑远远就已映入眼帘,一排直冲云霄的尖塔、大门上的拱柱和圆形花饰,内部屋顶交错的横梁,还有以彩金装饰的壁画和圣礼尖塔,无不华丽气势,怪不得拥有“建筑之宝”的美誉。这里是布拉格王室加冕与辞世后的长眠之所,至今还保存着国王的王冠和加冕用的权杖等珍贵文物。
在金银装饰间,色彩鲜丽的彩色玻璃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。它们的设计出自布拉格著名画家穆哈之手。每一大块玻璃上都述说着一个宗教故事,人物线条简洁,刻画逼真不在话下,色彩的拼接更是堪称一绝,对比强烈,搭配得当。每当阳光穿过窗户,把色彩扩大后再映照在教堂内的墙壁上时,其柔和静谧之美令人感动。绕教堂一圈,单是欣赏这种能自行赋予无限内涵的色彩,就已打发了半天时间。
能与教堂的大气精美相映成趣的,莫过于离教堂不远处的小巧玲珑的黄金巷。
别以为这里是黄金打造的巷子,它只是古时为王室打造金属器具的工匠们居住的地方。现在倒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巷,因为这里变身成为特色小店的聚集地,旺季时游人如织,超有吸金力。窄窄的巷子,小屋林立,每件小屋都在拼橱窗、拼摆设、拼工艺,你有你的七彩斑斓小橱窗,我有我的花木扶疏小庭院。文学家卡夫卡还曾在小巷的22号居住过,现在依然延续着书香,成为一家优雅小书屋。
喜欢小玩意的游客简直就像进了网淘实体街,小到一块香皂、一个夹子,大到如盔甲、家具,都能找到别具一格的设计样式。为了重现黄金巷的历史,还有工匠现场表演铁艺,一朵出自猛男之手的永不凋谢的铁玫瑰,竟要33欧元,果然是吸金小巷出品啊。
3、欧式大桥庙会
布拉格拥有多座桥梁,数查理大桥最出名,游人数量和老城广场能够一拼。皆因它是一座连接景观之桥、一座展示雕刻艺术之桥、一座遍布“文艺走鬼”之桥。
它是布拉格人于14世纪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,意义就像海珠桥之于广州人。大桥把两端的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连成一体,因此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。而大桥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,桥头牌坊上的金色人物雕刻栩栩如生,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,出自捷克17到18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之手,被欧洲人称为“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”。据说只要虔诚地触摸这些雕像,就会让你美梦成真,于是有些铜像便被摸得发亮。不过不用担心,现在看到摸到的都是复制品,真品已经保存在国家博物馆内。
走在查理大桥上,到处可见有画家在创作水彩画,有艺人在唱歌跳舞,还有手工艺品现场创作,以及各式展示捷克风土人情的瓷器和木偶等。这些文艺化的“走鬼”一档接一档,目不暇接,游客来回于大桥两端,画画留念的、讨价还价的、试玩木偶的都有。查理大桥就是这样每天上演着欧版庙会,在一河两岸无敌景观的包围下,把传统的雕刻艺术与通俗的街头文化无缝接驳起来,充满喜感。
4、与灵魂对视
来到布拉格的游客,大多数都会再走70公里,到KutnaHora(简称KH)小镇转一趟。虔诚的人会告诉我们,通往KH的路,是一条通往天堂的路;小说家会告诉我们,向KH出发,就是向惊悚和诡异出发;但事实告诉我们,来到KH就是来到一片心灵平静的空间。KH镇究竟是何方神圣?它就是欧洲最大的人骨教堂所在地,没错,这教堂叫人骨教堂。
布拉格的气质就像它的房子一样,既拥有东欧古典怀旧之美,又有着金属和玻璃勾勒出的时尚感。千里迢迢来到布拉格,我没有看到广场上拉着风琴的小帅哥,也没看到旋转舞动的美丽女子,更没看到人头涌涌的露天爵士音乐会。心中没有遗憾,只有暗喜,因为专门挑选了晚秋季节,来到这个传说中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,只为避开喧闹人群,好好看看每一幅刻满沧桑的墙壁,摸摸渗着怀旧气息的雕塑,寻找属于这里的宁静与沉淀。
人骨教堂外表没什么特别,但内里大有乾坤,全部由人骨做内部装饰。据说,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肆虐欧洲,KH的人骨多得没处放,教堂也因为资金缺乏而日渐衰败。于是修道院长大胆决定,用堆积如山的尸骨去修缮、装点教堂,让它们成为教堂的一部分,从另一个角度讲,也能让逝者的灵魂与上帝无限接近。
从迈进教堂的那一刻起,每个人都在与灵魂对话。入口处的烛台是用120多块人骨做成,壁炉全部由头骨堆砌而成,祭坛、门楣、拱门、吊饰,还有十字架、王冠等装饰,都是由各个部位的骨头拼凑而成。其中一盏人骨吊灯甚是抢眼,主架由腿骨组成,撑着一块块排成圆形的盆骨,上面各自顶着一颗头颅作为烛台,周围多条挂帘则是由头骨串成。在这里,四万副经过消毒和筛选的骨头,经过大小搭配,被细致地用来砌成各种装置,其设计心思和拼接工艺简直能称为“人骨艺术”,让观赏者看得目瞪口呆。
虽然平时坚决抵制恐怖片,害怕所有阴郁的音乐,但踏足这里,内心却异常冷静。昏黄的烛光和雪白的人骨并没有带来阴森与寒心。因为这里的装饰不是为了哗众取宠,而是真的来源于现实的需要以及对信仰的忠贞。在神学家看来,死亡是神圣的事,死后将身体献给上帝,是无上的忠诚与赞美,所以“人骨装饰品”无需大惊小怪,带着尊重前来即可。这种材料做成的装饰品,用精美或者豪华这些字眼来形容似乎有点不妥,但确实让人开了眼界。来的人看到了若干世纪前的面孔,而这些面孔何尝不是一直在看着世事无常呢。
5、随心而行
想了解更真实的布拉格,要在漫步中逐渐领略。它有着无数曲折狭窄的小巷,连接着平常真实的生活,还有音乐、咖啡、面食甚至河边一只天鹅,都能从中触摸到城市的脉搏。这里的餐厅和咖啡馆很亲民,即使貌似高档,但价格通常在可接受范围内。按照某著名旅游攻略的指点,我们在老城广场找到了一家老字号,装修透着浓浓的捷克本土特色,菜肴也是传统的捷克菜。点了酸菜牛肉、捷克饺子、大蒜汤等,虽然有点重口味,偏甜偏酸,但胜在分量十足,一盘主菜已足够两人吃。据说人吃饱了的时候,血液跑到胃里去,脑袋就会笨一些,这说法在付账环节很灵验。账单是侍应手写后拿上来的,我们算了算,怎么多了一百多克朗,侍应很耐心地解释,菜肴有两个价格,我们点了带主食的,所以贵了。第一回没经验,也就算了。改天再去吃饭,账单又是多算了的,侍应直接提醒多出的一百克朗是小费,这才发现账单也有潜规则呢。
在浓厚的古典音乐氛围中,纪念甲壳虫乐队主创约翰·列侬的列侬墙成了布拉格当代音乐的标志性阵地。列侬墙隐藏在较偏僻的一条小河边,不断有年轻的艺术家们在这堵墙上涂鸦作画,表达对爱与自由的向往,也为捷克艺术的延展注入新的音符。